秋季到了,天气转凉、昼夜温差大,很多人刚换季就开始出现咳嗽、鼻塞、胃口差、情绪不稳等小毛病。中医讲:“秋属金,主肺,宜养收。”在“秋养肺”的时节里,一味药食两用的小植物——紫苏叶,悄悄登上了中医和食疗推荐榜。尤其体质偏寒、一到秋天就容易不适的人,更适合用紫苏来调理。
那么:紫苏在秋天到底有何功效?哪些人适合吃?怎么吃才能发挥最大养生价值?接着往下看。
一、紫苏是什么?为什么秋天适合吃?
紫苏,又名苏叶、赤苏,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中药材,也是一味风味浓郁的调味蔬菜。紫苏分为两部分使用:
紫苏叶:入肺脾经,主理气、解表、祛湿、止咳;
紫苏子(种子):润肺止咳、下气定喘、润肠通便;
紫苏梗:理气安胎、调中止呕;
中医认为,紫苏性温、味辛,具有行气解表、散寒止咳、开胃和中的作用,尤其适合秋冬交替、风寒犯肺、胃寒食少、脾胃不和等症人群。秋天,是肺气当令的季节,也是感冒频发、呼吸道疾病加重的节点。而紫苏正好入肺经,能起到“保肺气、祛秋寒、温中和胃”的作用。
二、入秋时节食用紫苏叶,有哪些功效?
1. 预防风寒感冒,增强抵抗力
紫苏有辛散解表、祛风散寒的功效,适合早秋早晚温差大、容易着凉流清涕、轻微怕冷感冒初起者。中医常用紫苏煎水喝,“以助阳之气、散初寒之邪”。
2. 调节肠胃,缓解腹胀食欲差
秋天气温变低,很多人胃口下降、进食后腹胀不适,这时吃些紫苏可以理气开胃、行气化湿,改善消化不良、胃寒等情况。
3. 止咳化痰,缓解肺气不利
紫苏入肺经,可引肺气下行,传导痰饮,对于咳嗽初起、白痰黏稀、久咳痰多者有一定舒缓作用。可搭配百合、杏仁、川贝一同煮水,是秋咳调养的小良方。
4. 安胎止呕,孕期调理应用多
中医妇科常用紫苏梗安胎调气,尤其用于妊娠恶阻(孕吐)、胎动不安早期辅助调理。
注意:孕妇如有气滞、肺寒型孕吐,在医生评估下适当使用。
5. 温中散寒,祛湿消肿
秋季易受凉还伴有水肿、面部浮肿、四肢倦怠者,可酌情用紫苏红豆粥或搭配冬瓜煮汤,促进身体水分代谢,有助祛湿利水、生阳去寒。
三、紫苏怎么吃才健康?
1. 紫苏姜枣茶 —— 预防感冒、温阳补气
材料:紫苏叶3g、生姜3片、红枣3颗(去核);
做法:加水煮约10分钟,温热饮用;
功效:散寒暖胃、预防受凉、改善手脚冰凉、胃部虚寒。
2. 紫苏叶煮粥 —— 开胃止咳,润肠通便
材料:紫苏叶5g、大米50g、可加少许陈皮;
做法:煮粥后放入紫苏,焖5分钟即可;
功效:润肺止咳,理气健脾,适合小孩胃口差、老人秋咳痰多者。
3. 紫苏冬瓜汤 —— 润肺利湿、消肿防秋燥
材料:紫苏叶10片、冬瓜200g、虾米适量、生姜少许;
方法:冬瓜煮至半熟,加入紫苏再煮5分钟即可;
特点:健脾祛水湿、清润不上火。
四、哪些人不建议食用紫苏?
虽然紫苏性温,多数人适用,但以下人群慎用或禁用:
人群类型 | 原因说明 |
---|---|
实热体质者 | 紫苏温性,有可能加重内热症状,如口干舌红、烦躁易怒等 |
阴虚火旺人群 | 紫苏辛散助阳,易耗阴津 |
经常便秘、干咳者 | 紫苏辛燥易伤阴,可能加剧症状 |
孕妇长期大剂量服用者 | 活血作用可能影响胎气,需医生指导 |
肝气郁结明显者 | 如无寒象,宜用疏肝药调理,不适合温热之品 |
五、市面紫苏产品选购建议
干紫苏叶:便于储存,可泡水、入汤、捣碎做调料;
紫苏膳食粉:适合肠胃虚寒或术后调养;
浓缩颗粒或片剂:用于便携、防感冒养生包中;
重点:认准正规药企品牌,避免三无、受潮发霉的产品。
秋天当令气候本已凉,人体阳气开始收敛,正是调理脾胃、润肺护身、防寒防病的好时机。此时适度吃些紫苏,温阳助肺、开胃行气、防秋咳、护平安,是“功在当下,效在深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