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健康网欢迎您,祝您一生健康!

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,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。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但成人也不乏感染的病例,可引起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疱疹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受到感染的患者,通常会伴随发烧症状与全身倦怠不适。一两天过后,在手、脚、口腔、舌头、牙龈都有可能出现细小的红点、溃疡或水痘,甚至有少数会出现在鼠蹊部或臀部。遭病毒感染后,病征发展通常持续约三到六天。而引发的局部红疹大约会在一周后开始消失,待病毒性伤口结痂后,多数人便能自行痊愈。有时候手和脚的指甲可能在几周后会随着脱落,随着时间重新长回来。极少数重症患儿童病情发展快,才导致死亡。

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会借由皮肤接触、粪口传染或飞沫的方式散播。 患者碰触过的物品也具有传染力。最常见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是克沙奇病毒A16,其次是71型肠病毒。其他的克沙奇病毒和肠病毒也有可能引起手足口病。 部分带原者会毫无症状地携带病毒,并感染其他患者。目前手足口病仅限在人类之间传播。大多数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即可诊断,偶尔需要采喉咙分泌物或粪便做为样本,查验病毒的存在。

有效地洗手有助于避免疾病传播,受到感染的患者应在家休息,避免出现在公司、安亲班和学校,以免传染给他人。目前针对此疾病的抗病毒药物或疫苗都还在开发中。大多数的患者都无须特殊治疗。必要时可以给予解热镇痛的药物或口内膏。 对于少数无法正常进食的孩子,才会给予静脉输液。很少会演变成病毒性脑膜炎或是脑炎。

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都会发生。通常会在育幼院或幼稚园发生小型的群聚感染。1997年在马来西亚、1998年在中国台湾。疫情往往发生在冬天以外的季节。患者往往是小于五岁的幼童,少数成人也会有被感染的可能。和口蹄疫感染家畜不同,手足口病只会感染人类。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,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