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根治但可以控制的慢性病,而长期服用降压药,是多数患者维持血压平稳的基础治疗方式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降压药在发挥作用的同时,也可能在悄悄影响体内某些营养素的水平。尤其是服用某些常见降压药的人群,如果不注意膳食和营养补充,可能长期出现乏力、心慌、水肿、腿抽筋等问题。
那么,高血压患者长期吃药,身体最容易缺哪些营养?应该怎么科学补充?今天我们来一一说清楚。
一、钾:防止血压波动、减少利尿剂副作用
某些降压药(如氢氯噻嗪、呋塞米等利尿类药物)会促进体内钾离子排出,长期可能导致低钾症,表现为:
- 乏力、困倦
- 心跳不稳、早搏
- 肌肉无力、食欲差
如何补充钾?
- 首选食物来源:香蕉、猕猴桃、西红柿、山药、豆类、菠菜等富含钾;
- 营养品建议:如需补钾片或复合矿物补剂,需在医生监测电解质下服用,切勿自行长期补钾。
注意:肾功能不全患者慎补钾,否则可能引起高钾血症,反而危及心脏。
二、钙 & 镁:稳定血压、降压更顺畅
钙和镁是参与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关键微量元素。钙镁不足会让血管张力异常、血压波动频繁,影响降压药效果。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,如氨氯地平、硝苯地平者,更需要注意补钙镁,预防血管反应性增强。
食补推荐:
- 钙:低脂牛奶、芝麻、紫菜、豆腐干、绿叶蔬菜;
- 镁:燕麦、坚果、南瓜籽、海带、深绿叶菜。
如饮食摄入不足,可选择复合钙镁片,但推荐分时段服用,避免干扰药效。
三、辅酶Q10:辅助降压、保护心肌
辅酶Q10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,参与细胞能量代谢,被认为有双重好处:
- 辅助降压:改善血管内皮功能;
- 心脏保护:改善心肌供氧,减缓心衰进展。
更重要的是,有研究发现,长期服用“他汀类降脂药”患者辅酶Q10合成减少,因此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更需注意。
补充方式:
- 食物来源有限(动物内脏、深海鱼类);
- 更推荐日常补充辅酶Q10营养素,常见剂量30mg~100mg/天。
温馨提醒:如正在服用β-阻滞剂或抗凝类药物,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避免干扰药物代谢。
四、B族维生素:调节神经、缓解药物带来的代谢问题
某些降压药(如利尿剂)易造成维生素B1、B6、B12流失,可能引发:精神疲劳、易烦躁;神经疼痛、肢体麻木;同型半胱氨酸升高,增加心血管病风险。
食补推荐:
- B族维生素丰富食物:猪瘦肉、全麦、蛋类、豆制品、海苔;
- 如饮食不规律或中老年吸收能力差人群,建议每日补充B族复合维生素,选择含B1、B6、B12协同配比产品吸收更好。
五、维生素D:辅助降压、防止骨折
不少研究指出,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存在一定相关性。
长期吃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,本身也容易维D缺乏,导致:骨密度下降,易骨折;肌力不足,影响运动配合;血管钙化风险升高。
补充建议:
- 选择维生素D3 800~2000 IU/每天作为基础补充剂量;
- 建议随餐服用或搭配含脂食物,促进吸收;
- 同时建议每年检查血清25(OH)D水平,维持在30~50ng/ml之间为宜。
六、膳食纤维 & 植物脂肪:从根源通血管
很多高血压人群都存在血脂高、腹型肥胖、便秘等问题,合理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(如燕麦、魔芋粉、洋车前子壳)可帮助:降低胆固醇、稳定血糖、促进肠道菌群平衡,从肠道反哺心血管健康。此外,适当补充深海鱼油(富含EPA、DHA)、橄榄油、亚麻籽油等优质脂肪酸,有助于抗炎、软化血管、缓解动脉硬化进展。
控制血压从来不是光靠吃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。长期降压药物虽然为心血管安全“保驾护航”,但潜在影响营养代谢也要被重视。正确做法是: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吃药,同时从饮食和必要的营养素补充入手,构建“多维度稳压屏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