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健康网欢迎您,祝您一生健康!
首页 / 健康知识 / 文章详情

四种治疗肝硬化中药方推荐

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,常由乙肝、丙肝、长期酗酒、脂肪肝等多种原因引起。在中医理论中,肝硬化往往属于“胁痛”“积聚”“臌胀”等病证范畴。其根本在于久病入络、肝郁脾虚、血瘀水停。简单来说,肝脏长期被病毒、酒精或脂肪刺激,导致肝络阻塞,血流淤滞,进而生湿生痰、水液不运,腹水、黄疸、脾大就这样一步步出现。在治疗肝硬化方面,中药方也不是千篇一律。根据不同阶段、不同症型,常需要灵活运用。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不同症状需要用的中药方。

四种治疗肝硬化中药方推荐

一、经典中药方子推荐

1. 茵陈四苓散加减法

主治方向:湿热黄疸型肝硬化

茵陈、泽泻、茯苓、白术、猪苓为主,清利湿热,辅以柴胡、黄芩疏肝解郁。适用于肝区胀痛、黄疸明显、小便短赤、大便黏腻、舌苔黄腻的人群,尤其是胆汁淤积型肝化效果较好。

2. 膈下逐瘀汤加减

主治方向:血瘀型肝硬化或伴肝脏结节者

桃仁、红花、丹皮、乌药、香附、当归活血化瘀,佐以三棱、莪术增强软坚散结功能。适合舌质色暗、有瘀斑,伴有体重下降、肝区刺痛的患者,尤其适合合并肝纤维增生、B超提示肝内低回声结节时辅助使用。

3. 补中益气汤加味

主治方向:脾虚型肝硬化,伴肝功能低下者

黄芪、人参、白术、陈皮、升麻、柴胡、当归,益气健脾、升清降浊,适合精神疲乏、面色萎黄、食欲不振、腹胀等脾虚湿停体质。适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过渡期、尚未腹水但脾功较差者。

4. 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

主治方向:脾肾阳虚、水湿内停型肝硬化腹水

主药包括茯苓、白术、泽泻、附子、干姜,以利水渗湿、健脾温阳为要。适用于腹水明显伴浮肿,下肢冰凉、夜尿多、舌淡胖苔白滑,是腹水期调水的重要基础方之一。

二、中药治疗有哪些优势?

相比短期内“降酶保肝”的西药方案,中药在肝硬化领域的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:

1、活血通络、纤维软化:有研究发现,柴胡、丹参、桃仁、莪术等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,减少纤维沉积。

2、合并调理多系统:肝、脾、肾三脏同调,能同时改善消化、免疫、排毒能力。

3、治疗+预防共进:既能辅助控制病情,又能减少并发症如腹水、脾大、出血等的发生。

4、个性化强:不同患者可通过舌脉结合体质辨证,灵活加减,调得更“合身”。

三、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

1、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,切忌自行抓药、用药。

2、中成药不能替代抗病毒、降压抗纤维药物,但可以配合服用。

3、不建议与太多西药混合使用,如同时服抗凝、利尿西药应留意不良反应。

4、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复查,包括肝功能、腹部B超、血常规、电解质等,确保安全有效。

5、如出现腹泻、肝酶急剧升高、舌红脉数等燥热表现,需及时调整方药,避免补得过头、活得过猛。

肝硬化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,每一个经典中药方子背后,都是数百年来的经验积累。当你面对指标起伏、症状反复时,不妨结合中医调理,选对方子,扶正祛邪,减轻负担。当然,使用中药前一定要先让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辨证指导,不可盲服。

发布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