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正是登革热高发时节,登革热,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由伊蚊叮咬传播,常见的传播者叫“白纹伊蚊”,也就是你常见的花蚊子。它并不同于普通病毒性感冒,它发病急、传播快、易引起大范围爆发,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。今天我们就来说登革热有什么症状?如何处理?

一、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?
很多人以为,登革热是“发烧、疹子”,其实它的表现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,也容易误判为感冒、过敏。
1、初期症状(第1-3天):
- 突发高烧,持续体温39~40℃;
- 明显的头痛、眼眶酸痛、肌肉酸痛(特别是背部/腿部);
- 恶心、食欲差、乏力。
一句话形容:“烧得很高,痛得全身,加上全身软趴趴。”
2、中期症状(第4-7天):
- 出现皮疹(多见于四肢、脸、胸部)、眼结膜充血;
- 有人开始轻微鼻出血、牙龈出血,血小板降低;
- 部分人会出现腹胀、呕吐或轻微出血倾向。
如果你感冒刚退烧,突然蹦出一身疹子,更要警惕登革热。
3、重症或警惕症状:
极少数人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:
- 持续出血(如黑便、严重牙龈出血)
- 明显腹痛、呼吸困难、频繁呕吐
- 心率不稳、精神状态不佳
这一阶段,抢救时间非常关键。
二、登革热怎么治?需要抗病毒药吗?
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,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。
1、退烧止痛
可适当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类退烧药物,但避免使用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可能加重出血风险的药物。
2、补液支持
注意电解质平衡,特别是脱水严重、有呕吐症状者,要及时补水、补液。
3、动态监测
- 多次抽血观察血小板、白细胞、肝功能等指标;
- 出现腹胀、昏沉、出血迹象立即入院;
- 如果处理得及时,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并完全康复。
三、普通人怎么预防?
重点在:防蚊、防咬说到底,登革热的“罪魁祸首”是那只咬了你一口的伊蚊。它不是在野外草丛等你,而是在家里阳台、储水盆、花坛边上安营扎寨。
- 家中积水立即倒掉,花瓶、饮料瓶盖、空调水盒、洗衣机底座等统统排查;
- 常备蚊香、驱蚊液、纱窗,白天蚊子多时也别掉以轻心;
- 穿浅色长袖衣物,避免黑色吸引蚊子;
- 异地旅行特别是东南亚回国后,如有发热、出疹、容易出血,第一时间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生境外行程。
登革热虽然来势汹汹,但只要科学防蚊、及时就医,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康复。遇到高热、头痛、皮疹等症状,别慌张,及时休息、补水、观察病情变化。如有严重不适,及时就医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。希望这篇文章,能帮你看懂登革热的症状和处理方法,安心度过每一个夏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