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网友感叹,一年比一年热,入伏以来,中暑、热射病的患者不在少数,防止高温中暑,防暑解暑药该怎么选?本文整理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、清凉油、风油精等常用药物的作用、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,帮你科学避暑、安全过夏。

一、夏季常备防暑解暑药
1、藿香正气水——“人类高温续命水”
主打解暑祛湿、和中止呕,几乎是国民级“防暑神药”代表了。常用于暑湿感冒,包括头昏、恶心、微热;外出游玩水土不服;饭后一两个小时突然胃一阵翻滚。
正确用法:
- 建议饭后口服,每次10ml,日2~3次;
- 有浓烈酒精味,开车人士慎用或改口服液/胶囊。
注意事项:体虚或孕妇慎用;风热感冒者不宜服用。
2、十滴水——急用在前,实用在后
主打行气、祛暑、止呕止泻;别看它名字好听,其实“药劲儿”也够足。比藿香正气还猛烈一丢丢,常被作为“中暑急救”好搭档。
适合用在:
- 高温户外突感头晕、呕吐
- 短时剧烈中暑反应突发时
使用建议:
- 成人每次滴10滴兑水服用,每日不超过3次;
- 味道较辣,有点刺激胃,有胃病不建议频用。
禁忌人群:小孩、孕妇、胃溃疡者、体虚怕冷人群应避开。
3、仁丹/六神丸——口含即凉,提神解困
仁丹好像是“爷爷奶奶包里走出来的宝藏药”,在闷热高压的办公室,含上一颗,提神堪比咖啡。主打清热解毒、醒脾化湿、醒脑提神适合长时间聚会热闹、体力劳累后、午后昏沉低压时精神透支。
用法直接:口含2~4颗即可;出汗太多不要连吃,以免寒凉伤胃
4、清凉油/风油精/薄荷脑棒——民间流量王者
风油精、清凉油这几样,药房销量年年第一,但别只当“闻着清新”,它的真实用法大有门道:
功能主打:驱蚊、清脑、止痒、提神
涂额头太阳穴:醒神止晕
涂脖子后背:室外长时间活动降热
涂咬伤处止痒消肿:比清凉贴便捷
注意:别抹眼睛附近,不建议直接涂私处、破皮部位。
5、夏桑菊颗粒/菊花茶饮——清热不伤胃,告别虚火
有些人一入夏就“上脸”:口干舌燥、眼睛红、晚上怎么都热得睡不踏实。不是中暑,是内热型体质作祟。推荐吃夏桑菊颗粒 或者自制金银花菊花茶。
功效是:清肝火、降目赤、解热内部“燥气”。
建议:一天1包颗粒(冲泡饮),或自搭金银花10g+杭菊3g泡茶喝(不加糖)。不适合寒凉体质者常喝,大姨妈期间女生也要控制量。
二、夏季防暑药物使用注意事项
1、对症用药
不是所有头晕、乏力都能靠解暑药解决。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要及时就医。
2、避免滥用
解暑药虽好,但不可长期大量服用,尤其是儿童、孕妇、慢性病患者。
3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
有些药物不能和解暑药同服,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。
5、防暑更要防病
夏天高温,除了备药,更要注意补水、通风、避免暴晒,合理安排作息。
夏天防暑解暑,药物只是“应急包”,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根本。合理饮食、充足睡眠、适度运动、及时补水,才是清凉一夏的“长效药”。希望这篇文章,能帮你科学备药,安心度夏。愿你在炎炎夏日里,清爽每一天,健康每一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