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、预防措施有一定了解,但一旦遇到高危暴露,比如意外针刺、无保护性行为、血液接触等,往往会陷入极度焦虑和恐慌。其实,艾滋病并非不可防,关键时刻掌握科学的阻断方法,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。今天就来聊聊:艾滋病阻断治疗(PEP)到底是什么?多快用?怎么做?效果如何?
一、什么是艾滋病阻断治疗?
艾滋阻断治疗,全称叫 暴露后预防(简称PEP)。是指在可能接触到HIV病毒后的72小时内,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,把病毒“挡在门外”。它并不是第一次发现HIV的“神药”,但它是一个非常实用、安全、有效的防护工具。
二、哪些情况属于“高危暴露”?
1、 性行为暴露
- 未使用安全套的同性或异性性行为
- 安全套破裂、滑脱等失效情况
- 对方HIV阳性或状况不明
2、 血液暴露
- 被针头或利器扎伤
- 开放性伤口接触到血液或性分泌物
- 纹身、穿耳、扎针等工具不洁处理后的暴露
3、被性侵犯或强暴
不论男性或女性,一律建议及时启动药物阻断。
特别提醒:口交、抚摸等极低风险行为一般不建议阻断,但如果口腔有溃疡、牙龈出血,也不能完全忽视。
三、艾滋病阻断的具体流程
1、立即处理伤口或暴露部位
皮肤: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冲洗,避免用力挤压伤口。
黏膜(如口腔、眼睛):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。
不要用酒精、碘酒等刺激性强的消毒剂。
2、尽快就医
到医院说明暴露情况,医生会评估感染风险,决定是否需要阻断。
一般会抽血检测HIV、乙肝、丙肝等相关指标。
3、按医嘱服用阻断药物
常用阻断药物为三联方案如替诺福韦+拉米夫定+依非韦伦或多替拉韦等。全程服药28天,不可自行停药或漏服。
4、定期复查
阻断期间和结束后,需定期复查HIV抗体,通常在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各查一次。
四、艾滋病阻断期间的注意事项
1、严格按时服药
药物需要每天定时服用,漏服会影响阻断效果。
2、注意药物副作用
部分人会出现恶心、头晕、乏力等轻微不适,一般可耐受。如有严重不适及时就医。
3、避免再次高危行为
阻断期间要避免无保护性行为、共用针具等,防止再次暴露。
4、保持良好心态
不要过度焦虑,科学面对,绝大多数人阻断后不会感染。
艾滋病并不可怕,关键时刻科学阻断,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。遇到高危暴露,第一时间处理伤口、尽快就医、规范服药,才是最有效的自救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