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管堵塞,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,确实可能在手脚发出预警信号!因为四肢尤其是腿部距离心脏最远,血管相对较细,更容易因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。如果手脚出现以下4种异常:手脚麻木、刺痛或感觉异常;手脚发凉、苍白; 间歇性跛行 - 行走时腿脚疼痛、酸胀、无力且不易回暖;下肢休息痛,甚至皮肤颜色变深、溃疡、坏疽。真的不能忽视,可能是血管堵塞的“前兆”。
一、血管堵塞手脚的4种征兆
1、手脚麻木、刺痛或感觉异常
单侧或双侧的手、脚经常出现无缘无故的麻木、针刺感、蚂蚁爬行感、灼热感,或者对冷热、触觉的感知变得迟钝。可能是血管堵塞导致神经组织供血供氧不足,神经功能受损。特别注意麻木感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,尤其是一侧身体更明显,可能伴随无力感。
2、手脚发凉、苍白,且不易回暖
即使在温暖环境中,手或脚也总是冰凉、苍白没有血色,摸上去温度明显低于身体其他部位,搓揉或保暖后恢复很慢或难以恢复。可能是因为动脉血流不畅,无法将足够的富含氧气的温暖血液输送到肢体末端。警惕出现单侧肢体比另一侧明显更凉、更苍白。
3、间歇性跛行 - 行走时腿脚疼痛、酸胀、无力
行走一段距离比如几百米后,小腿、大腿或臀部出现肌肉痉挛性疼痛、沉重、酸胀、疲乏无力感。被迫停下休息几分钟后,疼痛感会缓解或消失。继续行走同样的距离,症状会再次出现。因为运动时肌肉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增加,但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无法满足需求,导致肌肉缺血缺氧产生疼痛。休息时需求降低,疼痛缓解。警惕出现疼痛发生的距离越来越短,提示堵塞在加重。疼痛部位通常能提示堵塞位置:小腿痛、大腿/臀部痛,这是外周动脉疾病的典型表现,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度相关!
4、下肢休息痛,甚至皮肤颜色变深、溃疡、坏疽
休息时,脚趾、足部或小腿出现剧烈、持续的疼痛,常描述为烧灼痛或刀割样痛,下垂或下床活动可能稍缓解。患肢皮肤颜色异常:发紫、发暗(发绀)、发黑。皮肤变薄、发亮、干燥脱屑。伤口愈合极其缓慢或难以愈合。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(溃烂),甚至坏疽。因为即使在静息状态下,严重堵塞的血管也无法提供维持组织存活的基本血流,导致组织缺血坏死。出现这些症状,表明血管堵塞已非常严重,肢体有极高的截肢风险,且全身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极高,必须立即就医!
二、出现这些症状,该怎么办?
1、立即就医! 不要自行判断或拖延。挂 血管外科、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。进行明确的诊断。
2、积极治疗:严格戒烟!、控制“三高”、健康饮食、规律运动、控制体重。抗血小板药防止血栓形成、他汀类药物降脂、稳定/逆转斑块。控制血压、血糖的药物、改善跛行症状的药物。手术治疗、血管搭桥手术、血栓清除术,晚期坏疽可能需要截肢。
请务必重视手脚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!保护血管,就是保护生命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