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0日迎来了春季的最终节气——谷雨,代表着“雨生百谷”。此时春夏交替,气温持续上升,降雨量也随之增多。在这一时期,南方地区有饮用“谷雨茶”的传统,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、辟邪明目的功效;而在北方,人们则习惯食用香椿,这时候的香椿营养价值尤为丰盛。在这充满生机的暮春时节,养生的重点应该放在滋补与调理上。
随着谷雨的到来,降水量上升,空气湿度也逐渐加大,农作物在这一时期正需要充足的雨露滋润。人们在此时外出活动频繁,全身的阳气很容易外泄,特别是对于阴虚体质的人群,更容易因虚阳上扰引起清窍不通,进而出现口干舌燥、鼻干眼涩、耳鸣等症状。
饮食应遵循“四低”原则
进入暮春,饮食上应当关注低脂、低糖、低胆固醇和低刺激四个方面。首先,低脂意味着应减少脂肪的摄取,油脂尽量控制在每日总能量的30%以内;其次,低糖是为了减少游离糖的摄入,过量的糖分对健康有害;再次,低胆固醇则要避免高胆固醇的动物食物摄入,因为高胆固醇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,每天的肉类摄入应限制在300克以内;最后,低刺激是指尽量少吃辛辣食物。在此,我特别推荐扇贝,其营养全面,符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。
扇贝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和不饱和脂肪酸(EPA和DHA)。EPA能显著减少血栓形成及血管硬化的风险,而DHA则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和降低老年性痴呆症的风险。此外,扇贝闭壳肌中的一种糖蛋白还被发现对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。
清补以健脾
谷雨来临之际,阳气逐渐升发,若平时胃肠内积热,饮食不当便容易上火,可能会引起春季腹泻、胃炎、胃溃疡等问题。此时建议多食用低脂、低蛋白而高维生素的蔬菜,例如荠菜、菠菜、香椿和蒲公英,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。在谷雨期间,不妨尝试用土茯苓、眉豆与猪脊骨共煮汤品,土茯苓温和且清润,眉豆则能祛除水湿,猪脊骨则能增液补髓,三者合煮有助于健脾益气、清热祛湿。
宣补以养肝
暮春时节,百花盛开,万物复苏。中医认为这一时节与肝脏和肝气密切相关,保持肝气的通畅非常重要。如果肝气郁结,就像生机勃勃的植物被压抑,可能导致情绪低落、抑郁及相关的精神健康问题。为了保持心理健康,建议人们在开阔的场所远眺,或者向他人倾诉心中不快,甚至在郊游时高声歌唱,及时释放情绪,还有助于肝气的舒展。若内心感到压抑,可以尝试按摩手指尖的十宣穴,以达到舒缓心情、养肝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