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忌:上火就用解毒丸
春季来临时,许多人家中备齐了各类降火药物,一旦出现口腔溃疡或牙齿疼痛等症状,便立刻吃上几粒。然而,**随意使用解毒药物以应对上火的情况**,是养生的大忌。建议:春季是万物生发的时节,燥性明显,很多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、便秘等“上火”表现。从中医角度来看,“上火”可分为实火与虚火,需根据实情才能有效治疗。例如,牛黄解毒丸能降实火,尤其是伴有便秘的情况,但对由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上火则效果不佳。预防上火的有效方法是**每天多摄入水果和蔬菜,保持充足的水分,规律排便**,同时可以考虑饮用菊花茶或金银花茶。
二忌:“春捂”不当
大家耳熟能详的春捂秋冻,但在实践中却容易发生偏差:年轻人往往因身体强壮而不注意保暖,过早穿上单衣和单鞋;而老年人和儿童则可能捂得过于严实,出汗后仍然“坚持”不脱衣物。建议:“春捂”有三大要点:首先,**不要着急更换衣物**,应等气温稳定后再进行换季;其次,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增减衣物。春季的天气变化莫测,早晚温差较大,出门时可以携带备用衣物,晚上睡觉时可加盖小毛毯,以免寒气侵袭阳气;最后,尽量**避免过度出汗**,因为捂得太厚也容易引发感冒和降低免疫力。
三忌:一犯“春困”就睡
在温暖的春阳下,人体血管扩张,血流加速,**大脑可能因此出现缺氧现象,从而催生“瞌睡虫”**。然而,**一有困意就随意休息对健康并不利**。长时间的睡眠会进一步降低脑部血流,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度,可能导致越睡越疲惫。建议:克服春困应把握两个关键时段:其一是起床后,另一个则是午饭后。春季可以稍晚些入睡(如11点),但应坚持早起(如6点半),以适应阳气的生发规律。起床后,不妨**进行简单的拉伸,洗脸和按摩太阳穴及涌泉穴**。散步可安排在午饭后,尤其在阳光下散步30分钟左右,之后再小憩不超过30分钟。
四忌:吃得太酸、太辣
春夏季节,被《黄帝内经》等古代医学经典所推崇的**“补阳”理念**,在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中,酸味具有收敛性,会妨碍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。过量食用酸辣食物会对阳气造成伤害。建议:中医强调春属肝气主宰,此时是调节各大脏腑功能的有利时期,但肝气过旺容易伤脾。因此,春季应**少吃酸味食物以避免肝气过旺,多摄入辛香类食物以促进肝气流通并滋养脾气**。韭菜是春季非常适合的食品,适量食用有益,但要防止过量。同时,香菜、葱、蒜、莲子、大枣、山药等食材也十分适合在春季食用。此外,应摒弃冬季的温补方式,转而注重**健脾胃**。务必减少易引发“上火”的食物摄入,如鱼、虾、蟹、羊肉等,**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需谨慎**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