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力衰竭并非单一疾病,而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的一系列症状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老龄化,心衰的发病率逐年上升,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。早期识别心力衰竭症状,对于及时治疗、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。那么,心衰的早期症状有哪些?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早期识别呢?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。
一、心衰的六大早期症状,千万别忽视
1、一动就喘,休息就缓
你是否发现,以前快走十分钟也没问题,现在五分钟就气喘吁吁,非要停下来缓缓?这不是体力差了,而可能是心输出量下降后,肺循环高压引起的呼吸困难。尤其是走路上坡、提重物、爬楼梯时胸口闷、气短,很可能已是早期心衰“踩下的第一脚油门”。
2、晚上睡觉必须垫高枕头,甚至气得坐起来
我们称这种现象为“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”。你白天还好好的,但一到夜里平躺,肺里渗出来的液体增加,喘不过气来,就必须坐起来呼吸才舒服。很多患者误以为是“熬夜累的”“年纪大了”,拖着拖着,等到白天坐着都喘,才发现是心衰急性加重。
3、脚踝、腿肿,早上轻,晚上重
水肿是右心衰的典型表现。因为右心负责把静脉血泵入肺,当右心功能减退时,血液就淤积在下肢,从而出现双下肢水肿。起初是晚上明显,早上休息后变轻,发展到后期就全天都肿。很多老人水肿,没查肾也没查心,结果拖到了心衰晚期才就诊。
4、体重波动异常快
一夜之间胖了两斤,不是你吃多了,而是身体“进水了”。心衰患者常出现体液潴留,特别是服用利尿剂又没规范用药的人,体重每天增加1公斤是危险信号。慢性心衰高危人群应每天晨起固定称体重。
5、食欲差、总是胀、没胃口
很多早期心衰的老年人,不表现为心痛或气短,而是模模糊糊地觉得“吃不下东西”“胃胀”。这是肠道循环灌注不足+胃肠道充血引起的消化功能减弱,容易被误诊为“胃炎”“脾虚”,实为心力衰竭的间接表现。
6、持续性疲乏、容易累、有说不清的“虚”
心衰的典型不典型表现之一,就是体能下降非常明显,却检查不出肝肾问题。很多人早期只有“体力差”,但如果你一向能干活,突然感到“啥都不想动”“扫地扫一半就得坐下来休息”,那就得注意了。尤其是伴随上面几条症状一起出现——基本可以锁定心脏功能已经下降。
二、哪些人是“心衰高危人群”?
- 长期高血压患者
- 冠心病、心梗后遗症人群
- 糖尿病合并老年人
- 心律失常(如房颤、频繁早搏等)
- 心肌病、心瓣膜病患者
- 60岁以上有以上病史的老年人
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(查EF值)、BNP/NT-proBNP指标、心电图。
真正的心衰,从你觉得走路喘、吃饭少、睡不平静的那一刻,就已经启动了倒计时。如何阻止它继续恶化?关键就是提早识别,学会识别这些信号,结合科学体检和生活管理,能有效延缓心衰进展,提升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