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小暑,小暑是调养脾胃、防暑祛湿、养心安神的关键时节。如果不注意,很容易造成“湿气困脾火上升”的状态,埋下疾病隐患。
接下来,我们就来聊一聊:小暑这个节气,养生要注意些什么?吃什么、穿什么、怎么休息,都讲究?
一、小暑养生四大核心关键
1、清热祛湿——重点保护脾胃
小暑时节湿气重,很多人饭吃得少,吃了还觉得胀、腹泻、消化慢。这种现象在中医上就叫“湿困脾阳”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,少油腻,七分饱
- 多吃祛湿食材:冬瓜、薏米、赤小豆、绿豆、黄瓜;
- 喝点健脾养胃的汤水,如山药排骨汤、莲子百合粥、薏米鸡汤;
- 早餐不能马虎,温热为主,不要只喝冷饮或过甜奶茶;
- 冷饮虽爽,但寒湿重会缠住脾胃,越喝越没力气。
2、补水防晒——防中暑“偷袭”
- 小暑虽不如伏天凶猛,但“湿闷”更容易让人忽视中暑风险。
- 尽量避免上午10点—下午4点外出,避开日照最强时段;
- 多喝水,不等口渴才喝,每天1500~2000ml为宜;
- 汗出多可适量喝些淡盐水或电解质水;
- 户外活动戴帽子、墨镜、补涂防晒;
- 衣物尽量选择棉麻质地、宽松透气的浅色系。
注意:中暑不一定是“倒下”才叫中暑,还有可能是头发沉、全身乏力、心跳加快、没胃口,及时识别很重要。
3、 调心静气——养心护神最关键
中医有“夏属心”的说法,小暑已进入盛夏,“心火”容易旺,跟着情绪也容易烦。调整建议:
- 睡前1小时减少手机使用,避免大脑过度兴奋;
- 作息以“早睡早起、午休半小时”为宜;
- 饮食上可以适当使用莲子、百合、绿豆、枸杞、酸枣仁;
- 可轻扶养心茶饮,如百合莲子汤、荷叶枸杞茶、酸梅汤等;
- 多做深呼吸、冥想、听舒缓音乐,也有助于缓解内火。
4、 适当运动——不止出汗,更要养阳
虽然天气热,但不能完全不运动。小暑适合“缓动养阳”,比如:
- 清晨或傍晚散步30分钟;
- 室内练习太极、瑜伽、八段锦;
- 避免在高温时段做剧烈运动;
- 出汗后及时擦干,换干衣服,避免湿邪侵体。
小暑过后是三伏天的开始,适度地锻炼能为“冬病夏治”打基础。
二、小暑饮食推荐清单
温馨提示:绿豆汤清热不错,但脾虚体质、胃寒者不宜多喝。
小暑虽不似大暑那样酷热难耐,却常常让人因湿热闷重而精神不振、脾胃虚弱。如果忽视保养,容易出现反复中暑、胃口差、疲劳烦躁等“小毛病”。从今天开始,照顾好你的胃口、汗水和心情,让这个小暑变得不那么“难熬”。记住:小暑养生,祛湿、养脾、防暑、安神一个都不能少。